中国传媒大学小自考数字传媒艺术学科特点

小自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考核,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且考生非常关心的问题。
1. 考核命题与发布
命题形式: 实践考核不会像笔试一样有ABCD的选择题。它通常是一个具体的、开放的创作任务或项目简报(Brief)。
内容示例:
《数字影视合成》:可能要求你为提供的一段绿幕素材进行抠像、与背景合成、颜色匹配、并添加特定的视觉元素。
《电脑三维设计》:可能要求你创建一个特定主题的三维角色或场景模型,并完成贴图、灯光和渲染,提交多角度的效果图或一段旋转动画。
《互动媒体设计》:可能要求你为一款APP或一个活动网站进行UI界面设计,并输出高保真效果图、交互原型图等。
发布方式: 助学点或主考院校(中传)会提前一段时间(通常是一个月或更久)公布考核的题目、具体要求、输出格式、提交截止日期等。你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。
2. 自主创作过程
时间安排: 这是实践考核的主要部分。考生在校外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设备完成作品。这段时间通常为数周。
创作自由: 在命题规定的框架内,你可以自由发挥创意、设计和制作。考核方看重的是你的技术执行能力、创意构思和审美水平。
软件要求: 你需要自备并熟练使用相关的专业软件,如Adobe系列(PS, AI, AE, PR)、三维软件(Maya, 3ds Max, C4D)、原型设计工具(Figma, Sketch, XD)等。考核要求通常会注明建议使用的软件。
3. 成果提交
提交形式: 不是提交纸质试卷,而是提交电子作品文件。
内容通常包括:
最终作品文件: 例如视频成片(MP4/MOV格式)、图像文件(JPG/PNG/PSD格式)、三维工程文件(MB/Max格式)、交互原型文件等。
过程文档/报告: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!你可能需要提交一份创作说明文档,其中包括:
创作思路: 你的设计灵感和概念。
制作流程: 你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这个作品的,使用了哪些关键技术。
作品阐述: 解释你的作品如何满足了考核题目中的各项要求。
其他辅助材料: 如分镜脚本、草图、参考图、素材来源说明等。
4. 评审与评分
评审主体: 由中国传媒大学组织本专业的教师或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小组。
评审方式: 专家团会审阅你提交的所有电子材料,并根据预先制定好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。
核心评分维度(通常包括):
技术实现(占比高): 软件操作的熟练度、技术的复杂性、完成度、规范性(如视频格式、分辨率是否正确)。
创意与审美(占比高): 构思的新颖性、艺术表现力、色彩搭配、版面构图、整体美感。
主题契合度: 作品是否准确理解了命题要求并有效完成。
流程与文档: 创作流程是否清晰、合理,文档撰写是否认真、规范。
5. 可能的附加环节(针对重要课程或毕业设计)
现场答辩/面试: 对于最重要的毕业设计,在提交作品后,通常会有线上或线下的答辩环节。你需要准备PPT,向答辩老师陈述你的创作理念、过程和成果,并回答老师的提问。这是对你综合能力的终极考核。
现场实操: 极少数课程可能会安排在现场机房进行限时操作考核,但对于小自考分散在全国的考生来说,这种方式较为少见,更常见的是上述的“项目制”考核。
考生注意事项与建议
密切关注通知: 务必通过你的助学点或主考院校官网,及时获取最新的实践考核通知和要求,千万不要错过提交时间。
吃透考核要求: 仔细阅读命题简报,确保你的作品在格式、时长、主题等所有方面都符合硬性规定,否则可能直接导致不及格。
重视过程文档: 不要只埋头做作品。一份清晰、专业的创作说明文档能极大地帮助评审老师理解你的工作,是加分项。
保留过程文件: 在创作过程中,保留好分层的PSD文件、AE工程文件、三维源文件等。一方面便于自己修改,另一方面如果评审有疑问,可以作为凭证。
提前熟练软件: 实践考核就是考软件操作和创意表达。平时一定要多练,确保技术熟练,才能在考核中游刃有余地实现自己的想法。